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侯景抗表违盟 南梁 · 王伟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
臣闻「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意非言不宣,言非笔不尽,臣所以含愤蓄积,不能默已者也。
窃惟陛下睿智在躬,多才多艺。
昔因世季,龙翔汉、沔,夷凶剪乱,克雪家怨,然后踵武前王,光宅江表,宪章文武,祖述尧舜
兼属魏国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华陵,北封淮泗,结好高氏,輶轩相属,疆场无虞,十有馀载。
躬览万机,劬劳治道。
刊正周孔之遗文,训释真如之秘奥。
享年长久,本枝盘石
人君艺业,莫之与京。
臣所以踊跃一隅,望南风而叹息也。
岂图名与实爽,闻见不同。
臣自委质策名,前后事迹,从来表奏,巳具之矣。
不胜愤懑,复为陛下陈之。
陛下与高氏通和,岁逾一纪,舟车往复,相望道路,必将分灾恤患,同休等戚,宁可纳臣一介之服,贪臣汝颍之地,便绝好河北,檄詈高澄,聘使未归,陷之兽口,扬兵击鼓,侵逼彭、宋。
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托孤寄命。
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若此者哉,其失一也。
臣与高澄,既有仇憾,义不同国,归身有道。
陛下授以上将,任以专征,歌钟女乐,车服弓矢。
臣受命不辞,实思报效,方欲挂旆嵩、华,悬旌冀赵,刘夷荡涤,一匡宇内。
陛下朝服济江,告成东岳,使大梁与轩黄等盛,臣与伊吕比功,垂裕后昆,流名竹帛,此实生平之志也。
而陛下欲分其功,不能赐任,使臣河北,欲自举徐方,遣庸懦之贞阳,任骄贪之胡赵,裁见旗鼓,鸟散鱼溃,慕容绍宗乘胜席卷,涡阳诸镇,靡不弃甲。
疾雷不及掩耳,散地不可固全,使臣狼狈失据,妻子为戮,斯实陛下负臣之深。
其失二也。
韦黯之守寿阳,众无一旅,慕容凶锐,欲饮马长江,非臣退保淮南,其势未之可测。
既而逃遁,边境获宁,令臣作牧此州,以为藩捍。
方欲收合馀烬,劳来安集,励兵秣马,克申后战,封韩山之尸,雪涡阳之耻。
陛下丧其精魄,无复守气,便信贞阳谬启,复请通和。
臣频陈执,疑闭不听。
翻覆若此,童子犹且羞之,况在人君,二三其德。
其失三也。
夫畏懦逗留,军有常法。
子玉小败,见诛于楚,王恢失律,受戮于汉。
贞阳精甲数万,器械山积,慕容轻兵,众无百乘,不能拒抗,身受囚执。
以帝之犹子,而面缚敌庭,实宜绝其属籍,以衅征鼓。
陛下曾无追责,怜其苟存,欲以微臣,规相贸易。
人君之法,当如是哉?
其失四也。
悬瓠大藩,古称汝、颍。
臣举州内附,羊鸦仁固不肯入,既入之后,无故弃之,陛下曾无嫌责,使还居北司
鸦仁弃之,既不为罪,臣得之不以为功,其失五也。
涡阳退衄,非战之罪,实由陛下君臣,相与见误。
乃还寿春,曾无悔色,祗奉朝廷。
掩恶扬善。
鸦仁自知弃州,切齿叹恨,内怀惭惧,遂启臣欲反。
欲反当有形迹,何所徵验?
诬陷顿尔,陛下曾无辨究,默而信纳。
岂有诬人莫大之罪,而可并肩事主者乎?
其失六也。
赵伯超拔自无能,任居方伯,惟渔猎百姓,多蓄士马,非欲为国立功,直是自为富贵。
行货权幸,徼买声名,朱异之徒,积受金贝,遂使咸称胡赵,比昔关张,诬掩天听,谓为真实。
韩山之役,女妓自随,裁闻敌鼓,与妾俱逝,不待贞阳,故只轮莫返。
论其此罪,应诛九族,而纳贿中人,还处州任。
伯超无罪,臣功何论?
赏罚无章,何以为国,其失七也。
臣御下素严,无所侵物,关市征税,咸悉停原,寿阳之民,颇怀优复。
裴之悌等,助戍在彼,惮臣检制,遂无故遁归。
又启臣欲反。
陛下不责违命离局,方受其浸润之谮。
处臣如此,使何地自安,其失八也。
臣虽才谢古人,实颇更事,抚民率众,自幼至长,少来运动,多无遗策。
及归身有道,罄竭忠规,每有陈奏,恒被抑遏。
朱异专断军旅,周石珍总尸兵伏,陆验徐驎,典司谷帛,皆明言求货,非令不行。
境外虚实,定计于舍人之省,举将出师,责奏于主者之命。
臣无贿于中,故恒被抑折。
其失九也。
鄱阳之镇合肥,与臣邻接,臣推以皇枝,每相祗敬。
嗣王庸怯,虚见备御,臣有使命,必加弹射,或声言臣反,或启臣纤介。
招携当须以礼,忠烈何以堪于此哉。
其失十也。
其馀条目,不可具陈,进退惟谷,频有表疏。
言直辞强,有忤龙鳞,遂发严诏,便见讨袭。
重华纯孝,犹逃四父之杖;
赵盾忠贤,不讨杀君之贼。
臣何亲何罪,而能坐受歼韩信雄桀,亡项霸汉,末为女子所烹,方悔蒯通之说。
臣每览书传,心常笑之,岂容遵彼覆车,而快陛下佞臣之手。
是以兴晋阳之甲,乱长江而直济,愿得升赤墀,践文石,口陈枉直,指画臧否,诛君侧之恶臣,清国朝之秕政,然后还守藩翰,以保忠节,实臣之至愿也(梁书侯景传。)
持权论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皇朝文鉴》卷九三、《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一三、《经济类编》卷一二
天下所以奉者君也,君之所以尊者权也。
权者非他也,赏罚而已矣。
赏公则当善,而为善者进矣;
罚公则当恶,而为恶者退矣。
若然,则君子在位,小人在野,而权不在公室者,未之有也。
中才之君,知赏罚之权不可失,而不知所以守之之道。
欲人之怀己也,则必赏自我出;
欲人之畏己也,则必罚自我行,此乱之本也。
老子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赏罚者,受之于先王,行之于有司,人君正其本,遏其淫而已。
苟自为之而自执之,其与几何!
尚书》数尧之德曰「聪明文思」。
及其举舜也,则四岳师锡,尧曰:「予闻,如何?
朕其试哉」!
夫尧既闻舜之行贤,犹待四岳举然后登用,此则赏不必己出也。
周公作万代之典,设三听之法,众听则杀之,众疑则赦之。
此则罚不必己出也。
汉高祖气吞群雄,威振海外,然而不敢以私忿诛季布,不敢以私惠赏丁公
秦始皇亲治庶务,以衡石自程,群臣莫得专任。
而秦、汉之成败,岂不明哉!
然则赏罚在于公,不在于自执,必矣。
魏、晋已降,创业之君,才略冠世,功勋震主,既当失政之代,遂践数终之运。
后世人君惩其若是,故憎疾胜己,诛锄高名,所谓同归于乱者也。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及,退而有忧色,曰:「楚国之大,而群臣莫吾及,吾国其亡乎」!
此所以饮马于河也。
汉高祖自谓不如三杰,而能用之,所以有天下也。
梁武雍州时,破魏将王肃,得其巾箱书,见魏帝手敕曰:「吾闻萧衍善用兵,勿与斗」。
其威名如此。
及其为帝也,乃用临川王宏贞阳侯渊明为将。
竟陵府时,与谢朓、王融之俦齐名,及其为帝也,乃用陆验、石珍为心膂。
何者?
患其失权,贪其易制,曾不知亡国之衅始基于此也。
夫权者,非谓其强臣专政,王命不行,前邀九锡,后徵殊礼也。
盖人君有偏听焉,有偏好焉。
偏听则朋党有所附矣,偏好则奸邪有所入矣。
朋党势固,奸邪在侧,人主以不闻过为贤,不违命为治。
如是,则赏罚者朋党之所为,而假手于人主矣。
当时之人知其如此,亦且弃正义而事朋党,背公室而向私门,非徒竞利,且以避害,然则权安在哉?
后魏孝明时卫士数千人焚领军张彝宅,杀其父子,朝廷惧以为乱也,止诛八人,馀并释之。
高欢时在民间,闻而叹曰:「乱之始也」。
乃散家财,招集亡命,卒移魏祚。
魏人不知失权之始在乎孝明,及高氏执政,方云禄去公室,不亦晚乎?
令人君用法公共,接下均一,善善而能用之,恶恶而能去之,不以己之私,妨天下之义,虽复体非圣贤,盖亦思过半矣。
呜呼!
斯道也甚易知、甚易行、甚易效,而鲜能行者,盖夫疑信之际,贪夕之便,因循僶俛,以至隳势败,而自不之知也。
传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岂虚言哉!